追书啦
追书啦 > 天师府小道士 > 第两百一十章 文云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两百一十章 文云孙

  天师府小道士

准提期盼唤了一声,只是这一声唤来的是孙悟空缓缓起身,宝莲溃散化为一阵金光。


随后只见孙悟空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的宝相。


孙悟空穿好盔甲将金箍棒对着准提面无表情:“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这娘们和这猴子……都不似个好人啊。”


郑隐都快要吐了,怎会有这般不讲情面的人。


好歹,好歹准提也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


而望着孙悟空眼中自始至终的空洞,准提摇了摇头,他眼眶红了,却只是对郑隐说道:


“走吧。”


他并不是打不过,而是不想亲者为仇。


三人化为涟漪而去,天地间重新归为平静。


只有孙悟空久久没有离去……


无妄海遥远的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大宋与蒙古之间的厮杀。


嘉熙二年刚升任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的孟珙积极谋求进兵,收复中路重镇襄阳府。


宋廷同意了他的计划。于是宋军在荆襄战场展开了反攻。


在孟珙的战略指授下,襄阳很快被收复。


孟珙以功再被授为枢密都承旨兼知鄂州,仍任制置使。


但是孟珙清楚,宋军之所以能够轻松收复襄阳,是因为蒙古对襄阳的轻视。蒙古擅长游牧,并不擅长守城。


于是在他进入襄阳之后,就马上给朝廷上表,认为“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精力,如护元气”,因此需要“甲兵十万”,以预先应对蒙军的进攻。


这份奏报传到朝廷,换来十分多猜忌。


朝廷之上争执颇多,观点无非便是赵彦呐之事后很多人害怕孟珙拥兵自重后拥立南阳书院小先生为王。


但此时孟珙的上司史嵩之,刚入朝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非常支持孟珙的工作。


一时间赵询举棋不定显得极为犹豫,此时一封没有署名信传来让赵询下定了决定,他同意孟珙拥兵十万甲。


随即命人回信过去汇报这个消息。


三清山。


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皙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的男孩收下书信匆匆忙忙走在栈道上。


他朝着万寿园而去,在那里他的老师在等着自己手中的书信。


“九师伯。”


三清山极大,弯弯绕绕一炷香还不见万寿园,但途径万笏朝天之时他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擦去脸上汗水恭恭敬敬对着上面一拜。


万笏朝天被他唤为九师伯的男人恩了一声算是应了,愁眉之间目光始终不离自己空荡荡棋盘。


他心里想着,怪哉怪哉。


这三清山只有两人不搭理他,一个是在暗室中的凝聚道心的大师伯,一个便是整天坐在万笏朝天上对着棋盘发呆的九师伯了。


心里思索着这两人,脚步也是逐渐加快。


许久后他来到万寿园推开一间屋子,在里面有一个白发苍苍穿一袭窄袖青蓝色道袍,手里拿着一把道家的拂尘龙须刘海的老者。


此刻他正在品读一本抱朴子。


男孩一进来毕恭毕敬将书信呈上:“老师,庙堂来信。”


一听庙堂来信,小道士放下书本将书信拿来拆开。


看完之后他哈哈大笑:“云孙,你觉得呢?”


“云孙不知,还请老师赐教。”云孙谦虚低头。


“这是讨好我这个老师啊。”小道士揉了揉云孙脑袋满是宠溺。


自这两年巴蜀之地京淮战乱频繁,上至天师府下至他几个学生都请求他来回三清山修养。


回到三清山后,葛洪师兄也在筹集他投胎转世的天材地宝,缺少几位,天地难寻。


他只能安心静养,这期间便遇上了文云孙这个孩子。


想来也是与这孩子有缘。


文氏本为巴蜀棉虒之人,当年棉虒发生暴乱后文氏便举家移居庐陵郡。


一家人供奉道教,多年来勤勉至三清山学宫。


在刚上山之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岳飞谥号有“忠”字,便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道:“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小道士恰巧在一边听闻十分赞赏,便询问道:“若有机会,你可愿如岳飞一般精忠报国。”


文云孙一句自然让小道士惜了爱才之心,更为之动容便是他讲出巴蜀死战不退曹友闻,以他当楷模。


那一刻小道士泪目了,只觉得这孩子可能是曹友闻转世。


他便当着文氏面询问愿不愿意将孩子托付给他这位南阳书院小先生。


小小年纪的文云孙自然不知道南阳书院,但其父母似乎是如雷贯耳当即下跪让孩子行了拜师礼。


自此,文云孙便一直呆在三清山由小道士授业。


几年时间,文云孙也是逐渐了解自己老师,也逐渐十分敬佩这位教出几位大将军的老师。


伴随着老师揉搓他沾满汗水的头发,文云孙小小年纪开悟道:“此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


小道士诶首而笑:“毕竟天底下哪个不惜命呢。”


“越是位高权重,越是惜命如金。”


周穆王,秦皇。


自古多得是天子想要寿与天齐。


文云孙点点头:“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镜花水月一场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