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一帘风月九重天 > 第412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2回

  一帘风月九重天

宗门初立,改造山势以达到灵气凝聚的最佳状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宗门运程在衰竭之时或天罚,比如遭雷劈啥的;或人为,打斗撞倒擎天山之类。


山中万物的具体位置流变规律,都尽在推演当中。


七十二座峰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等元昭从数万年前算到今天,已不知外边又过了多少年。


算到九泉宫时,发现它有一个规律,每每寒暑易节、斗转星移之际,九泉山的山石亦会随之微移。看似有规律,但山脚、半腰和山顶上的移动各有不同。


山顶上的变化非常缓慢,几乎数十年不动一寸。山脚的阵法在几年之内完成全面的变化,而半山腰才改动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山上的林木花草,此消彼长,春盛秋败,自然景观的细微变化对阵法的变幻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阵法的变化规律,唯亲传弟子知晓,守山弟子仅知一点皮毛。


因此,仙云宗能被外人攻入九泉宫,八成有内鬼给外人指路。外界欲进山求仙问道,除非精通奇门术数或有大气运让其误打误撞地进来,否则寸步难行。


算到这里,元昭发自内心的钦佩宗门的创始人。


他摆的法阵,比阿娘在丹台山布下的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不过阿娘也说了,那就是她摆着玩的,顺便阻止外人潜进山。


对付当时的天郡人,所用的阵法虽简单,却绰绰有余……


说回眼下,她从变幻不断的阵形中发现,半山腰有一座石身平滑的石笋,于两千年前出现。


它表面看来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实它只在一个位置。


九泉宫是整座仙云宗的地基,无论七十二峰如何变化,它一直是宗门的生门吉位。而那根约莫两丈高的石笋,恰好矗在生门的一侧,形成阻滞闭塞之势。


仙云宗是座灵山福地,自两千年以后,有了这根石笋坚定不移地在生门添堵,它的灵气福祉被大大削减。


就像一个人的心脏旁被扎进一根粗针,久未拔除,昔日的生机盎然趋向颓败,成了如今的气息奄奄。


奇怪的是,推演到此为止,她无法再推算下去。


因为有了她这个外因,这根石笋的存在开始有了变数。是毁是留,是凶是吉,全在她的一念之间。运数未成,难以卜算。


但,连她都晓得的事,宗门的两位真君会不知道?他们不拔除,会不会另有原因?


这里毕竟是别人的家,就算她有心想恢复此山的灵气,不代表人家乐见她以灵力窥探宗门之秘境。


她有一种预感,拔除这根石笋,仙云宗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的前期是好的,后续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得看石笋与仙云宗的因果关系。


二位真君若知之不治,其中必定牵涉宗门的秘辛,这正是她打算置之不理的理由。


别人的秘密知道得越多,对自己不好,她不想自寻烦恼。


如若不理,依之前几座山的步骤行事,最终只会事倍功半,白费力气。而那根石笋真的是,矗在线形图中异常的醒目。时不时映入眼帘,让她如鲠在喉。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元昭端坐平台,伸手一指,一缕神力带着她的灵识朝另一端的金云台延伸而去,在崖边停下。随后灵识睁眼,看到金云台的三处广场有不少弟子在忙碌。


“宗主可在?”她的灵识开口问道。


半空陡然传来一道声音,把正在忙碌的弟子们吓了一大跳,惊骇万分。以为有外敌天侵入金云台,众人霎时一个个扔下手头的工夫,唤出兵器严阵以待。


而下一刻,同样有一道声音从金云台某处传出,语气温厚平静:


“不显,让大家放下兵器,继续忙你的。”


“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