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大唐不良人 > 第六十三章 萤火不温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三章 萤火不温风

  大唐不良人

安文生摸着下巴,细长的眼眸微微张开:“陛下如今的功业太大了,疆土已经超过了太宗皇帝时。”


“一个人的功业,并非只看疆土,还要看治下百姓。”


苏大为道:“如今……”


“慎言。”


李博在一旁忙插话道:“总管,此非为人臣所能议论的,就此打住吧。”


苏大为看了他一眼,沉默了片刻才缓缓点头:“好。”


许多话,在心中不吐不快。


变化是现在呈现的,但并非是今日才产生的。


早在征完高句丽,回长安时,苏大为曾为麾下健儿,为府兵待遇,向李治提过建言,希望将将士的封赏及时发放,还有种种兵制的疑问。


结果当堂遭到李义府等人的反驳。


斥他不懂朝堂大局。


当时苏大为只有唯唯而已。


但是现在看,也许,从那时起,李治的心态已经起了变化。


毕竟,太宗皇帝都没能征服的高句丽,在他手上被灭国了。


结束了自隋末以来,中原王朝在东方最强大的敌人。


设身处地去想。


若有人能将两个朝代,两代帝王未完成的事,在自己手上办成了,岂能不豪情万丈,生出一种宿命感,一种“天命在我、历史终结者”的豪迈?


这带来的副作用便是,把所有的事,都看得简单,视为理所当然。


真当自己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说出来的话,便一定能办到。


就如这次征吐蕃,李治大手一挥,拔十万府兵远征。


封苏定方为逻些道大总管。


苏大为前总管。


就这么一句话,就要灭亡雪域高原上第一大帝国。


丝毫没有考虑吐蕃的国力,高原的环境,还有诸多困难。


虽然现在苏大为真的把唐军带上了高原,甚至兵临逻些城。


但这是一个意外。


苏大为自己清楚,若按原本的历史,大唐会在辽东拖延更久的时间,耗尽大唐元气。


真正发兵对付吐蕃,要到多年后的大非川之战。


而那一仗的败亡,正是大唐府兵由盛转衰的象征。


但是在这个位面,苏大为这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许多事情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辽东战事比原本历史更快结束。


而由于苏大为任熊津都督时,顺手打下了倭岛,威胁新罗后方。


又对新罗王金法敏多番敲打。


致使目前唐军还稳稳的钉在辽东地界上。


连熊津都督府,也在刘仁轨的统驭下,保持对百济和新罗的威慑。


致使新罗人,无法按原历史那样,煽动百济及高句丽的复国运动,耗死唐军。


但这些,都是意外。


按原本历史,唐军会迟数年才腾出手来,还是被新罗人逼着吐出百济与部份高句丽疆土,匆匆西归。


但是在这个位面,唐军更早的结束了辽东战争。


而且也没有为高句丽和百济的反叛而疲于奔命。


历史上的石堡城,此时还在唐军手中。


西域诸国,并没有被吐蕃煽动大规模的反叛。


换句话说,历史上大非川之战,唐军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整合和消化了吐谷浑,一个真正强大的高原帝国。


而现在唐军面对的,却是一个刚刚吞并吐谷浑,还在初生期的吐蕃帝国。


未来它很厉害,但现在,它还没有到自己的国力巅峰。


就算如此。


面对海拔五六千米,派来自中原的折冲府兵来征讨吐蕃。


还是仅用十万人的规模。


依旧是很不靠谱的事。


要知当年李治在征百济时,跨海远征,一次就出动了十万jūn_duì 。


难不成,堂堂吐蕃帝国,还不如一个小小的百济?


大意了,天皇陛下实在是大意了。


太轻视吐蕃了。


若非苏大为与苏定方谋划成功。


只要有一场失败,就会将唐军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若来一场像历史上“大非川之败”那样的败仗。


唐军威慑西域的武德,还有对河西,对吐谷浑各胡族的威压,只怕都会发生动摇。


但这一切,显然不是天皇大帝所去考虑的。


“陛下,变了啊。”


苏大为不禁在心中感叹。


比起当年征辽东,征百济时的谨慎筹谋,如今的天皇陛下,似乎已经听不进去任何不同的声音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