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大唐不良人 > 第二十二章 送瘟神(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二章 送瘟神(下)

  大唐不良人

,最快更新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完全脱出李治与武媚娘的掌控了。


他们本来的计划很简单。


直接当众宣布要苏大为继任兵部尚书一职。


一来,当众宣布,就是杜绝苏大为拒绝的可能,让苏大为捏着鼻子认下。


二来,也是用自己人,把兵部尚书位置给占住。


要说朝堂政争,争来争去争的是什么?


争的是权力。


可其中最关键处,说到极处,也无非是“兵权”二字。


当年李治能扳倒长孙无忌,正因为长孙无忌专注于朝争,被李治借征辽东等对外战事,将兵权牢牢抓到自己人手里。


又取得李勣的允诺。


这才一举成功。


这一手借长孙无忌对付门阀,再借兵权与武媚娘对付长孙无忌,借力打力,玩得是出神入化。


但当时间来到乾封元年。


老臣中的武将尽数凋零,何人可以接替萧嗣业任兵部尚书?


这成了李治心中,最迫在眉睫的大事。


随便任命一个人肯定不行。


朝中大半官员,都是出自关陇高门。


就算不是关陇,也出自山东士族,江南门阀。


这些年他虽努力提拔寒门士子,用科举一途来对抗世家门阀,避免大权集中在世家高门手中。


但那些寒门出身的士子,大多为基层官吏,最多不过中层。


朝廷中的高层权柄,仍旧把持在高门大姓手里。


到了现今,遍观朝廷内外,能让李治和武媚娘放心的寒门士子,要不是资历不足,要不就是能力不够。


能力和资历够的,不是出身门阀,就是就是与各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数来数去,还真就没有比苏大为更合适的。


无论其与武媚娘的关系,又或者出身,家世,功绩,能力,遍观朝廷上下,只此一人。


也只有苏大为接任兵部尚书,才能让李治和武媚娘放心。


本来只要李治和武媚娘定下来,苏大为什么也不做,自有天皇天后联手,把他抬上兵部尚书的位置。


天知道怎么弄的,本来只用打酱油的苏大为,变成了这出戏的主角。


所有的矛盾,也全集中到他身上。


要完犊子了啊。


李治揉着自己的眉心,太阳穴突突跳动。


每次回到朝堂上,就感觉自己要折寿。


特别是遇到苏大为这种不省心的,简直是皇帝克星,可称之为六味帝皇丸。


头又疼了。


可别把朕的旧病给弄出来了。


想想之前的痛风晕眩之症,李治心里没来由打了个哆嗦。


他偏过头,视线从冠冕垂珠中投向一旁的武媚娘,催促着她赶紧了结此事。


武媚娘今日因为上朝,也是一身盛妆。


眉心贴着梅花妆。


乌黑的发髻中,插满了金钗发簪,金凤步摇和凤翅金冠。


脖颈间挂着那枚精致的玉佛,显出武后的向佛之心。


欺霜赛雪的臂上戴着红玛瑙镶嵌碧琉璃的镯儿。


手执四兽钮纹如意一柄。


轻薄如云的裙腰处,系着一枚银色合香囊。


淡淡的香气从香囊里透出。


武媚娘手里的如意轻轻摆动,像是在向李治说:陛下勿扰,臣妾为您分忧。


她伸出涂了鲜红豆蔻色指甲的纤细手指,轻抚着腰间香囊,似在权衡利弊。


良久后,方才开口:“你二人真要作赌?”


珠帘下,满朝文武站立的大殿上,响起苏大为与谷德昭的声音:“臣愿赌!”


“如此,本后准了,准你二人自报功绩,令百官为证。”


武媚娘见身边的李治似要发作,忙冲他摇摇头,用只有二人才能听见的轻声道:“阿弥从不做无把握之事,事已至此,不如就让他俩作赌,以堵住百官之口。”


“若真有人输了要撞死在殿中……”李治眉头皱成一个川字。


死一两个臣子对他来说不要紧,可若是在含元殿中出这种事,传扬出去,岂不是有损他李治的圣明?


老子虽然腹黑,但面子还是要的啊!


“陛下放心,真有结果,臣妾立刻出声阻止,再开口求情,如此,就不会伤了和气。”


听到武媚这么说,李治这才点了点头。


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不会出什么意外吧?阿弥真的能赢吗?”


“陛下,阿弥这些年参与灭国之战不少了,就光论那些功绩,他也不会输吧。”


“唔……”


李治沉吟不语。


一个文臣,与一个武将来论功绩,总有种各自打王八拳的意思。


政务与军务,好像不太挨着。


不过如此一来,怎么评判,就看裁判的偏向了。


天皇天后的喜好偏向,占据更大的权重。


这么一想,似乎也不错。


“朕也准了。”


珠帘后,传出李治郑重的声音。


站在殿中的谷德昭呵呵一笑,仿佛成竹在胸,转脸看向苏大为厉声道:“既然天皇天后都应允了,那么这场赌便立下了,苏大为你不会后悔吧?”


“当然不会。”


“你为武臣,我为文臣,未知这功绩怎么算?”


苏大为眉头一挑:“各自将生平得意之事说出来,让天皇天后,满朝文武百官评价。”


“可。”


苏大为感觉这老头有些自信过头了,黄土都快埋半脖子的人,居然和自己杠上了。


好,就佩服你这种找死的。


满足你!


“既然如此,这便开始吧。”


谷德昭向四方作揖:“还请各位同僚与我二人作证。”


“谷侍郎放心,我们都睁大眼睛看着,绝不偏袒。”


文臣中,发出整齐的声音。


武臣这边议论纷纷,也有些声音喊出来,替苏大为打气。


“不知由谁先开始?”


“天后方才说了,让我尊老,谷侍郎年纪大,你先请。”


苏大为微微一笑,随意的向谷德昭拱了拱手。


谷老头狂,他更傲。


谷德昭冷哼一声,抚须道:“那老夫便先说了。”


略一沉吟,谷德昭深吸了口气开口道:“太宗为天策上将时,我为秦王府僚属,随太宗南征北战,出谋赞画。


还记得秦王与夏王窦建德一战,我曾献奇袭之计。


后秦王与窦建德部将刘黑闼作战,战事僵持不下时,我又献水淹之计,一举扭转战局……”


这些事,是太宗朝的旧事,但是文臣武将中,还是有不少人知道此事。


原本有些遗忘了,此时被谷德昭提起,不少人不由暗自点头。


这资历,没得说。


太宗当年的军功,不少是征夏王窦建德和刘黑闼立下的。


特别是刘黑闼起事时,斩杀大唐数员大将,兵势汹汹,大有袭卷中原之势。


以至于朝中隐太子建成与高祖李渊,都有迁都避让之意。


但李世民击败刘黑闼一举扭转了局面。


可以说是只手力挽狂澜,一手改写了初唐的进程。


而谷德昭居然参与其中,还在关键时刻建言。


这份初创基业的功绩,任谁也抹杀不掉。


纵然苏大为有参与灭国之功,但他毕竟只是从将,而不是主将。


与谷德昭参与太宗战事比较而言,相对大唐的影响,还真不好说谁更大。


毕竟,若当时刘黑闼成势,大唐迁都,那大唐还是如今的大唐吗?


而就算没有苏大为参与,难道大唐就不能灭高句丽,平突厥?灭吐蕃?


珠帘后的李治显然听出这层意思。


脸色立刻就不好了。


这谷德昭,果然贼猾。


一开口就提太宗时的旧事,这儿子总不能反老子吧。


他李治是想做明君的,不能推翻自家老爹的功业,更不能说苏大为的战绩,就比谷德昭参与的灭刘黑闼、窦建德更高明。


否则就是不孝。


大意了,这没法闪!


李治看向武媚娘,却见武媚娘的凤眸圆瞪,面色平静。


但是细看她的手,不知何时紧攥着玉如意,显然也是紧张到极点。


若是苏大为在这殿上叙功败了。


不光是失去兵部尚书这么简单。


只怕以后也无颜在朝堂上立足。


除了外放偏远处为官,只怕再难在百官面前抬头。


而她武媚娘,也会因此而变得窘迫。


一子错,步步错。


要保住苏大为的命,就得牺牲皇后的尊严,去求谷德昭饶他一命。


这以后还如何勒令群臣,如何弹压这些桀骜不驯的世家门阀?


武媚娘的贝齿咬紧,在发白的下唇上,咬出深深的齿痕。


“陛下登基后,我先为户部侍郎,为征西突厥大军筹措粮草……后又做为转运使,调度运河水运,为长安输送粮草。


此外,麟德年黄河决口,我负责为朝廷赈灾,半月内跑遍数千里的河谷地,调集工部、户部、吏部各司,发动十万民夫,历时三月,终于堵住溃口。


并调拨朝廷府库粮草,以解百姓于倒悬。


终于救活百姓四十余万,关中百姓欲为吾设立生祠……”


谷德昭每说一句,李治与武媚娘的脸色便黑一分。


殿中的武臣们心里也是直哆嗦。


贼你妈,听着好牛逼的样子。


动辄就是救了几十万人,又堵住黄河溃口,还帮太宗打赢了窦建德与刘黑闼!


开始以为你只是平平无奇。


现在一听,特么的原来是人中龙凤古天乐!


这还怎么玩下去,苏大为那些参与灭国的功绩,在谷德昭的口述下,也变得有些岌岌可危了。


能赢吗?


含元殿中,不知多少武人,替苏大为暗中捏了一把汗。


“臣愧为老臣,为官三十余载,只做了这么点微不足道的功业,未知苏大为,又有何功于唐?”


谷德昭抖了抖衣袖,嘴角处的那颗黑痣,因为激动,骄傲的颤抖起来。


他手持笏板,双眼如鹰一般狠狠看向苏大为。


“老夫在此,愿洗耳恭听!”


杀气腾腾的话,直冲苏大为而来。


这就是,直接干上了啊!


挑衅,骄傲至极的挑衅!


谷德昭嘴角那颗黑痣与他的白眉一起上扬,显得意气风发,威风凛凛。


双眼盯着苏大为时,居然也有了一种鹰视狼顾之相。


气场,这便是气场。


不愧是太宗时的老臣,那时代活下来的,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