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大唐不良人 > 第八十九章 以身合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九章 以身合道

  大唐不良人

安文生刚走,阿史那道真又神神秘秘的过来,拉着苏大为小声问:“阿弥,你这次颇露了些手段嘛,我看那个娄师德和王孝杰,对你是服气了。”


苏大为上下打量他一眼:“道真,你不像是会拍马屁的人啊,有事?”


“咳咳,就是一直跟你在一块,也没见你读啥兵书,但是看你这次,颇合兵法。”


“呸,难道我天天挑灯夜读,也要跟你报告吗?我曾在兵书上看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自然就想得多些。”


“哪本兵书?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我怎么没看过。”


“平时多读点书,不要老看什么三国志,你也看看别的。”


“你……阿弥,你这样说话伤了我的心,我恨你。”


“从道德经来看,事物总是‘一体两面’。”


“啥?”


“你越是恨我,说明你心里越是爱我。”


“滚!”


阿史那道真想从苏大为这里套话的计划失败了,又被苏大为分派了任务,指使着去干活。


这几天,只能算是热热身,接下来要忙碌的,可是生死存亡之战。


到那时,唐军也会出现战损。


战争是无比残酷的。


苏大为心情凝重,转身回到自己的临时行辕,也就是一个帐蓬里,吩咐聂苏替自己把好门,若非重要的事情不得打扰。


聂苏现在就是他的贴身亲兵。


而苏大为自己,在这个时候,决定再静坐推演一番。


第一战打响了,接下来,唐军往哪打,如何故布疑阵,如何迟缓突厥人的反应,这些都需要仔细推敲。


在帐中盘膝坐下来后,苏大为整个人都沉静下来。


外面的战斗,杀戳,喧嚣,都离他远去。


能静,方能动。


中心定,则万物清。


现在的他,越来越能体会道德经上的真意了。


就像他方才对安文生说,上善若水。


那当然不是故做玄虚和搪塞,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安文生自然不会明白苏大为说这句话的意思。


对于苏大为来说,那句话,便是他现在最好的注解。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是不与万物争,对于逆万物者,该争就要争。


说人话,就是“势”。


顺势而为,占住大势,不与大势相争。


现在,大唐强盛,大唐君临天下,这便是大势。


而西突厥,已是日暮西山,却还妄想与大唐作对,便是逆势。


苏大为顺势讨逆,无有不克之理。


这才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真意。


老子占住大势,永远顺势而为,还怎么可能会失败?


苏大为对道德经的体会越深,便越觉得老子留下的这本书里,充满了智慧。


上次叶法善说的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十分有道理。


站在事物的内,与站在外,是不同的观察角度。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高度。


苏大为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自己的视野,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和昨日不可同日而语。


这正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在“以身合道”。


从部落杀不杀俘之事,他能想到数十年之后。


而像娄师德,甚至安文生他们,却只能想到眼前,最多想到突厥人的反应。


这便是思维层次上的差别。


道德经,便是这样一本令人参悟事物本质,站在时间长河,去观察规律的智慧之书。


至于前几年听玄奘讲经,听袁守诚谈玄,都是达到这一层次的必经过程。


玄奘做为释门高僧,绝对是当世少有的绝顶之人。


在佛门来说,这个时代,没有比玄奘更通般若智慧的法师。


当然,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局限性。


做为浮屠,玄奘天然反感朝堂权力之争,避之唯恐不及。


他同样也有意无意,为浮屠僧众说话,为佛门站台。


但这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人家再怎么说,也是大唐高僧第一。


听他讲经,难道还吃亏了不成?


听经说法,只是表面,关键是自己要会思考判断。


在所有的表象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逻辑。


掌握这种思维,便能推出对方心中所想,思维层次在哪里,剩下的便是自行琢磨消化,取长补短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除了脑子进水的人,没人会拒绝与这大唐第一高僧交流吧?


能西行两万余里,去往中天竺,获得辩法无碍,盛誉满天竺的高僧,多少人求着他见一面而不得。


有这样的机缘能当面取经,听一听佛法,还不花钱。


有谁会觉得亏了吗?


苏大为觉得不亏,他更没有去跟玄奘辩法的脑残想法。


辩个屁啊。


自己只是个不良人,又没有任何信仰属性,看道德经,只是因为它能启发智慧,仅此而已。


自己不是道士,跟玄奘有啥好争的。


所以叶法善找他的那套说辞,他是糖衣吃下,炮弹打回去。


被人当枪使的事,他不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