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大唐不良人 > 第二十章 刘柏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章 刘柏英

  大唐不良人

可以想像,经过刘仁愿恩威并施的一番手段。


下面的士卒一定会更加凛然用命,不敢稍有松懈。


话说回来,刘仁愿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将领。


身为左骁卫郎将,被苏定方特意留下来主持百济大局,等待王文度接任熊津都督府。


苏定方如此安排,自然是相信刘仁愿的能力。


其人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乍一看,很容易被他匈奴人粗犷的外表给骗过,以为不过是个莽汉。


却没想到,刘仁愿心细如丝,胸中颇多智巧。


更难得此人还是一员猛将。


曾因为在战场上作战勇猛,得到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也只有这样的人,智勇兼备,才能在百济这么复杂的局面下,守住大唐的根本利益。


等安抚完那名传令兵,刘仁愿这才不疾不徐的问:“对了,你方才何故在外面喧哗,是有什么紧急军情吗?”


就算有紧急军情,也不差这么一时半会。


反正如今百济的局势就这样,已经乱到不可能再乱了。


唐军现在都收缩在泗沘城里,不怕百济叛军作妖。


用一句佛谒来说,便是它强任它强,清风过山岗。


因此刘仁愿一点也不急。


这正是显示他大将沉稳风度的时候,对于这种尺度的拿捏,他一向做得很好。


被刘仁愿一问,那传令兵才想起来道:“是,是有消息,有船,船来了,大唐来的船。”


饶是刘仁愿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建设,自认在百济已经没有任何事能让自己心境动摇。


当听到“大唐来的船”这几个字时,一下手失,将胡须扯断几根。


嘶~


刘仁愿抽了抽面皮。


四周静了一瞬,气氛十分古怪。


“大唐的船终于到了,还不快随我去迎接。”


刘仁愿沉着脸喝了一声,手扶腰刀,昂首挺胸走出大营。


才出去,就听到身后传来“噗嗤”笑场的声音。


贼你妈,今天算是用力过猛,有点没收住。


难得刘仁愿那张漆黑的老脸一红。


船是在熊津港停靠的。


到泗沘还有一段水路。


是从大船上放下小船,沿着熊津江一路往上,只不过大半日功夫,便到了泗沘。


大唐这次派出的宣尉使是左骁卫将军,开国公刘伯英。


苏定方他们是八月征服百济,九月底离开,整好一个半月。


此时显庆五年已经过去,新年过去才半个月,大唐为了庆祝此次胜利,已经换上了新年号,是为龙朔元年。


算算刘伯英出发的时间,应该是苏定方他们回到长安前,李治便派刘伯英代表皇帝,前来宣慰百济了。


显然,李治对征服百济之事十分重视。


比如苏定方八月底打下百济后,派出信使。


紧急军情百里加急,人马轮换,在短短一个月内,将战报传到李治手里。


李治拿到战报,兴奋的难以自抑。


连夜就密会朝中重臣和宰相们,商讨治理百济的万全之策。


开疆拓土之功,对于帝王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和褒奖。


这个天下,很难有什么东西能令大唐皇帝感到兴奋了。


开拓之功,正是其中之一。


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立德立功。


又可以告慰太庙和先帝,告诉他们,没有选错人。


自己的功绩,足以扛起大唐的天下。


在初期的兴奋过后,李治迅速计划在百济建立五个都督府。


由王文度为第一任熊津都督,并派出后续援军,去百济换防。


熟知李治性情的王文度知道事关重大,甚至不等援军集结完毕,自己孤身带着一些心腹下属,便乘船出海,赶往百济。


刚好和回程的苏定方来了个错肩而过。


苏定方返回大唐那么急,也和李治圣旨里的催促有关。


大唐皇帝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一见这些东方的邻居了。


毕竟,高句丽、百济、新罗存在的时间比大唐还要久远。


从隋至唐初,耗费中原无数人力物力,始终不能解决这一隐患。


但是在李治手里,终于打开了突破口。


一战功成。


解决了百济,高句丽的问题便解决了一半。


太宗未完成的事业,眼看将在自己的手里达成。


不夸张的说,李治此时的心情,已经十分急切了。


刘伯英此次的船队,还带有人数约为一万的新增援军。


经过询问后方知,刘伯英他们原本是做为王文度属下,此次一同来百济的。


只是王文度走得太快,这批援军还没集结完毕。


等到他们走到半道上,已经惊闻王文度暴毙,而苏定方也已返回大唐,在东都洛阳见到巡幸在洛阳的李治及皇后武媚娘。


此时李治已经定洛阳为神都,虽没直接言明,但大有以洛阳为居的意味。


朝廷中的重臣,还有整套的行政班底,也全都搬了过去,显然是有了长住的打算。


因此苏定方比预定的时间,更早一些见到李治。


待听苏定方对百济的情况做出推断后,李治立即调整了策略,命停在莱州等待进一步命令的刘伯英部,领新皇命,代表他去百济,慰问驻守在那里的刘仁愿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