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七章 托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七章 托付

  大唐不良人

直到此次上官仪案。


李治才算看清苏大为这个人。


觉得此人确实有能力,也有忠心,能办事。


所以在孙思邈给太子看过病后,才特意拨一点时间,留给君臣二人来对话。


对苏大为,他不用前途、财富、美色这些。


而是晓以大义。


何谓大义?


就是太宗皇帝重立规则,打破和结束从魏晋到隋唐,两百多年权臣篡位的乱政,立万世之基,造福天下百姓。


初当皇帝时,何曾想过什么天可汗,想过做大唐之盛。


唯一想的就是不要像那个短命的隋朝一样,二代而亡。


太宗故去,如今这个选择题交到李治手上。


从做皇帝论,开疆拓土,使百姓安居乐业,扬大唐国威,这一切,李治都做得很好,甚至超乎预期的好。


接下来的泰山封禅,就是李治想在有生之年,对自己身为帝王的成绩,呈献给上天。


算是给自己,给太宗一个交代。


剩下的,就是为帝国继承人铺路。


太宗担心的事,李治同样担心。


要如何做,才能选出最优秀的继承人。


才能将大唐,这么大的家业,给稳稳托住,不致于生出什么乱子,不至于中途夭折,不会再经历废、杀、弑、篡,这些不测之祸。


选中苏大为,一是看中他的能力,二是通过了层层考验。


但方才的局面,仍然万分凶险。


苏大为若有半分迟疑,一定会有杀身之祸。


这宫中藏龙卧虎,只要李治一个命令,必定血溅五步。


哪怕苏大为是异人。


但宫中最不缺的便是异人。


当年那些突厥狼卫能入宫中,全因李治另有计算,否则只怕连宫门都入不了。


苏大为在这一瞬,脑中想到的也很多。


首先是自己的位置,确实比较敏感。


如果他像贺兰敏之一样,只是自己一个人关起门来自嗨。


哪怕他召集一些勇武之士,建立私人部曲,李治也不会正眼瞧一眼。


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微小的。


在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不值一提。


问题就出在,苏大为的能力太强。


论个人武力,他是异人。


长安能独自拦下他的人已经不多。


论统率力,他在军中的战绩,已经锋芒毕露。


无论是军中,还是李治都清楚,待苏定方等老一辈的名将故去。


大唐的新一代名将中,必然会有苏大为一席之地。


此外,苏大为还有极强的情报获取和整合能力。


都察寺、征倭、坐镇百济。


这一切,都足以引起李治的警惕和重视。


也正因为苏大为能力极强,李治绝不会允许他太向武媚娘靠拢,打压乃是必然。


但,若苏大为想向李治靠拢,也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他身上武媚娘的烙印,令李治无法全信。


此外苏大为对功名权势,财富美色,都没有强烈外露的欲望,令李治更加猜忌。


古之名将,如王翦外出带兵打仗,还要特地向秦王求田问舍,以求自污。


昔年萧何也故意强占百姓田宅。


不是要贪那点便宜,而是要留下污点,以便君王放心。


苏大为这边,差就差在这里了。


以致于回到长安后,李治还要绞尽脑汁,才能将他压一压,免得擢升太快,难以控制。


再说苏大为如果投向李治,武媚娘会怎么想?


李治最多再撑十年吧,未来数十年都是武媚娘得天下。


怎么选?


向武后,向李治靠拢,目前都不可行。


门阀贵族的圈子,苏大为更是不用想,那个圈子更加排外。


唯一的机会只能是太子。


苏大为投靠太子李弘,李治不但不会怪罪,反而会推上一把。


武媚娘也不会有意见。


李治对苏大为的安排,有点类似当年李世民对苏定方。


先验证了其能力,以及忠诚。


然后再让苏定方坐冷板凳,磨炼十几年。


待太子继位,前有苏定方,后有苏大为。


便是上代帝王留给太子的一笔宝贵军事财富。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后,苏大为便是心甘情愿的向李治大礼参拜,口中称谢。


心中同时明白,眼前这一关,他算是闯过了。


最近的杀身之祸暂时解决。


现在唯一的问题在,太子李弘那里。


跟着李弘,未来最大的挑战便是,按史书记载,李弘在李治封禅泰山后突然暴毙。


这特么……


自己上了李弘的船,但太子却死了,这简直比那啥建国前投国军还惨。


首先要保证李弘活下来,其次还要保证李弘一直是太子。


最后还能顺利从武媚娘这种大魔王手中顺利登基。


正在心乱如麻,耳中听到李治清冷的声音:“大理寺那边你以后不用去了,朕,封你为左右典戎卫右典副卫率,秩从四品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