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唐不良人

虽然不解苏大为为何对这条传统进兵线路不满意,但熟悉他的安文生还是立刻道:“翻跃大非川,进兵伏俟城的收益极大,但风险也同样大,可暂做备选。


大家可以多想一些可能性,比较优劣,再做定论。”


出兵时,李治和兵部给苏大为主要的任务是虚张声势,拖住和迟滞吐蕃消化吐谷浑的土地。


却并没有要求苏大为具体如何用兵。


唐朝的军事机制,一般都是如此,给个清晰的目标,然后前方的将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王玄策留意着苏大为的表情,手抚着自己浓密的胡须道:“传统上,去吐蕃走武威,过大非川,距离最短,最节省粮草。


其次便是经过河西走廊,按我们去天竺的路线,途经西域诸国……”


经过王玄策一番解释,苏大为终于对吐蕃和吐谷浑的地形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


首先,大唐的地图类似后似的“雄鸡”但是鸡背多出一大块,是后世的外蒙古。


大唐时原为突厥统御的草原诸部。


如今这些都是大唐的土地。


其次是鸡屁股部份,大唐的领土一直延伸到中亚。


包括吐火罗的部份和大食接壤,甚至快要到呼罗珊。


如果不考虑多出来的这两大块土地,大唐长安,基本处在“雄鸡”的中心位置。


从地图上,去吐蕃有三条线路。


向上,是走河西走廊,在雄鸡屁股那里划一条抛物线。


要从后世甘肃到新疆,绕过广袤草原,途经西域诸国,才能进入吐蕃。


那片土地,有大唐的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但,衙署虽然都设立了,实际情况,面对广袤的土地,大唐在当地的力量远远不足。


都护府常备也就几千兵马。


真有事,还得征召草原诸部胡人做仆从兵。


而且这一条路线最远,真要从这里去吐蕃,只怕一年时间要在路上了。


第二条路线,即从长安直线出发,向武威,翻跃大非川,进入青海湖,直插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


至于第三条路线,同样从长安出发,但要抛一个下弧线。


经由蜀中,翻跃莽莽崇山峻岭。


咦吁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真要走这条路,大唐的骑兵基本就自废武功了。


等翻山跃岭走到地方,不提战马折损,只怕路上的时间,会耗费的比第二条路更久。


翻过群山后,才能从成都平原继续前进,经过后世的西宁,达到青海。


也即是吐谷浑的地界。


“所以苏总管你看,虽然看似广袤,但很多地方猿猴难渡,鸟雀难飞。


实在难以供大军行走,要综合考虑后勤补给,水源,还有战马行动,路途长短,瘴疠,还有气候寒暑。”


王玄策看向苏大为,眼神露出征询之色。


“嗯,多亏有王大夫在,有你熟知那边的地形地脉,能帮我多多参谋。”


苏大为点头道:“先按原计划继续进兵吧。”


按计划,这支先锋军会先到武威。


到时究竟是直接军事行动,还是先见裴行俭和苏定方,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照理来说,应该先去拜会一下苏定方,毕竟苏定方是逻娑道大总管。


而且苏庆节也颇为牵挂苏定方的病情。


不过也要看到时的局势。


若有战机,苏大为也不会顾忌许多,必然先抓住战机,狠狠给吐蕃人身上划一道伤口。


有便宜要上,没便宜,创造便宜也要上。


务求给敌人多放血,直到将敌人彻底消灭。


……


胡天八月即飞雪。


苏大为率领的人马,才走到一小半路程,气候已经大寒。


纵是苏大为和苏庆节这些异人无惧。


下面的兵卒也受不了。


每天都有人因为冻伤和疾病而减员。


到了麟德元年底,苏大为不得不在地方暂时驻扎,一来准备冬衣,御寒之物。


二来,他在等更多的情报。


此次出长安,他请了李治的旨意,允许都察寺向他提供情报支持。


只不过都察寺现在三位少卿手中,已经远不如他在位时灵便。


好在苏大为自己手里,也有一支人马,当初是从都察寺拉出一些人,以私人部曲的形式继续保留。


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