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娱乐圈:封杀五年,我成阴间顶流 > 第210章 每一帧,都看到钞票在燃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0章 每一帧,都看到钞票在燃烧!

  娱乐圈:封杀五年,我成阴间顶流

不知道多少人身上不由自主地起了鸡皮疙瘩。


在占满整整一面墙的巨大荧幕面前,观众的躯体是那么矮小。


镜头的特殊移动,让电影中的画面,犹如劈头盖脸一般砸过来。


天塌地陷,原来是这种体验。


头皮发紧,脚下抽筋。想叫叫不出来,想逃逃不出去。


好强烈、好真实的代入感。


观众们隐隐约约意识到,刚才那个镜头,一定很难拍,很牛逼。


但是,镜头真正的难拍和牛逼之处,根本不是他们能想象得到的。


就刚才那个一闪而过的画面,电影团队用无人机拍了多张素材图,作为前期参考。


可想而知,这部电影背后,大家做出的努力,远远不只观众所看见的。


有些东西,可以不放进电影里,不展现给观众看,但是不能不做。


比如,导演请了多位科学家,为整个故事撰写了几百年的编年史。


整部电影,只呈现了其中的十几年。


但是,整个故事逻辑必须要提前捋顺,可以不拍,但是不能没有。


整个电影团队300来人,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制作了件道具,实景搭建了10万延展平米。


虽然这些东西,在电影里只展示了不到几分钟。


但正是这几分钟几分钟的累积,最后完成了一部3小时的电影。


不,不能说完成。


因为前面所说的一切,都只是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是一座大山,耗时两年才搬开。


正式开拍、后期制作,又是两座大山。


谁说愚公不能移山?拍完这部电影,足足移了三座大山。


电影历时3年,如果不是顾白的追加投资,可能会花4年。


如果不是其他主演的0片酬出演,工作人员的咬牙苦撑;


可能要再花30年,甚至40年,才能拍摄完成,走入观众视野。


没人知道这部电影会不会成功。


或许几年努力,最后倾家荡产,功亏一篑。


但是,时代发展到某个程度,总会出现某类人,肩负使命,披荆斩棘。


最终成功的光环可能只落到其中一个人身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一个人做了这件事。


大家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为后人开路。


我们总说国内电影工业不成熟,拍不好科幻片。


那么,我们和国外到底差距在哪儿?


很简单,以一个爆炸特效镜头为例。


当国外电影想要增加一个爆炸特效画面,他们只需要在资源库里花几秒钟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几十个资源包。


几十种爆炸场面,随便挑,复制粘贴一下就好。


磨磨洋工,摸摸鱼,花个几天时间,慢慢悠悠把几十种效果试一遍。


最后挑出最合适的那个,完事了。


谁让国外几十年前就已经有钱又有闲,高价养了一大批人在制作这样的东西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庞大的资源库,就是奠定国外电影工业的基石。


而国内,由于电影发展的时间滞后,可以说是要啥没啥。


想学,国外的不愿意教,只能花钱请国外的团队做。


人家收了天价,却顶多拿出两成实力糊弄一下。


藏私是必然的,不然怎么赚下一次的钱?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