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重生香江1981 > 第464章 特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4章 特区

  重生香江1981

八月中旬


堔圳市『政府』大楼门口


一群人站在门口,看样子,似乎在等什么人,这群人中,领头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堔圳市一把手。


人群中除了『政府』官员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一身西装革履,穿着打扮区别于其他人,显得有些异类,


这个人与堔圳市一把手站在一块,除了市领导班子,大多数人都不怎么熟悉。


一众被临时叫出来的文员们,满脸好奇的盯着路口,时不时看看自家领导。


要说有什么大人物下来视察,少不了需要安排安保什么的。


现在这场面,反倒像是像接什么人,所以大家目光又时不时的看向与自家领导站一块,那个唯一跟他们身份不同的港商。


以前有比较出名的港商过来,大家也会被召集起来接待欢迎。


这年头,港澳同胞比较特殊,大家也不是经历一次两次了。


从前年堔圳被划为经济特区之后,来内陆的港商,第一站基本都会到堔圳这边『摸』底。


堔圳被划为特区已经快三年了,这三年时间里,堔圳市领导班子一直在给特区打基础,水力,电力,基建工作一直没有停。


在上面大力支持下,堔圳特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不过这发展与大家想的差距有点大。


任何一个地区想要发展,都少不了招商引资,然而,因为基础建设原因,很多人来了去,去了来。


走马观花,投资有是有,但是大的投资却少之又少,再加上这个时期,内陆一心想着创汇,在特区建厂,就是为了把东西卖出去,而不是往内陆倾销。


这年头,内陆其他地区经济都是由国企控制着,经济没有完全开放,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底层抵触比较严重,外面的人来特区投资,还得自己想办法把东西卖出去。


中间赚的,也就是人工成本。


而且,工厂的股份,还得由内陆完全控股,以至于大多数人,再打听清楚后,就没有再来过。


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堔圳空有人工成本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却没办法完全承接香江乃至外面资本流入。


后世堔圳进入高速发展,还是在邓老二次南巡之后,内陆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才真正发展起来。


当时,随着香江经济发展增速过快,人工成本普遍偏高,进而使得大量香江资本流入堔圳这个与之相临的特区。


前店后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堔圳的经济发展。


后世堔圳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完全复制了香江模式,两者崛起,靠的都是背后内陆庞大的人口以及各种资源。


八十年代初,堔圳特区与五十年代的香江差不多,无论是地理,还是人口都没有多大区别。


随着香江实行遣返政策,内陆几年前大规模人口流入香江的现象已经消失,大多数人都集中到了堔圳。


能够在堔圳找到工作,一般人都不会再冒着风险偷渡到香江,随着人口增长,堔圳发展也是越来越快。


这年头,外资有疑『惑』,不代表国企会害怕,特区内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国企进入,进而加快了特区基础建设。


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