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 第278章 一个不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8章 一个不够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许鑫来魔都这边都半夜了。


原计划是打算和刘墨墨聊逆风娱乐的事情,最多也就待一天。


然后在大年初三左右就回燕京了。


在燕京和杨蜜待几天,等初七初八,他就要去西安开始忙《风声》的事情。


可没想到,他和刘墨墨聊的这么顺利。


落地连一晚都没到,就把这事给搞定了。


你说这不是倒霉催的么。


早知道就不来了,电话里说多好?


当然了,他这事儿也只是想想,这种事情在电话里说和当着面说,其实也是两种概念。


并且,他更没想到,在这件事解决后,还能碰上有关于世博会的事情。


而听这位刘叔叔的意思,似乎……自己的意见很中肯。


或者说,其他人怎么想先不提,他所说的见解,应该很符合这位本地二把手的心思。


符合就行。


说老实话,对于世博会,他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这世界又不是围绕着自己转,什么好处也都要让自己捞。


好处都让你自己占完了,别人怎么办?


这也是他和刘宽说的别提自己名字的原因。


俩人都懂,作为“编外人员”来讨论世博会内部的事情,本身这个行为就不妥帖。


而许鑫现在这是从刘家出来了,回到了酒店。


没了那种深居大院儿的压力后,他的思维反倒更清醒了一些。


墨姐的爸爸,应该是不喜欢那套方案。


恰逢其会,自己来找墨姐了,就想着问问自己。


而自己的回答显然是符合他的预期,所以才有了去会上讨论的必要。


但还是那句话,编外人员讨论内部的事。


归根结底,手都是太长了。


而这位刘叔叔说的最后的那句“踊跃参与”的言论,后半段……应该是没什么深意的。但前半段那些“不确定”反倒有种隐晦的提醒。<huba.


提醒着他似乎可以参与到这里来。


只不过……


一时间,他的眉头皱了起来,眼里满是一抹思虑。


主要是摸不清情况。


毕竟,从那份计划书,包括里面的内容看来,带有很明确的国际化倾向。


而这种倾向……


虽然不至于偏见,但他却觉得“洋味儿”挺足的。


并且,整份计划书除了“押题”没押到这位刘叔叔的心坎外,就专业性而言,不说多惊艳吧,但至少中规中矩。


而他之前之所以觉得这份计划书“不入流”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缺乏对世博会演出形式的理解。


毕竟……奥运会的资料档桉都能堆满四间办公室。


可想而知他们的工作量到底多大。


可世博会的演出满打满算也就半个多小时。


半个多小时的东西确实也玩不出什么花活来。


那资料这么薄也就能理解了。


所以,问题其实是出自他自己身上,和人家没什么关系。


而弄懂了世博会的流程,填补了专业空白,回头再用专业的角度来审视那份计划书,许鑫就品出来了。


人家也是专业的。


只是理念和自己、或者说刘叔叔有冲突罢了。


但这个冲突绝对不会只是个人冲突。


一份计划书肯定是有人赞同,才有人反对的。


事情都有个两面性。


而就两面性而言,就站在这位刘叔叔的层次,到底多少人赞成多少人反对也是个未知数。


所以他在衡量的是一种风险与收益。


偏偏获得的资料很少。


没什么参考意见。


有心找人打听……但这种层面的事情,自己又怎么打听?


别的不提,就奥运会的内部事情,外人想打听,都打听不到呢。


两百年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而想了想,发现自己唯一似乎能去询问的,好像就只有张导了。


不是张导,是另一个张导。


但……时间不行。


年初一呢。


且等等吧……


想到这,他从外滩的夜景之中收回了目光。


这座城市,对他而言有些陌生。


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宜静不宜动。


……


第二天一早,作为魔都“坐地户”的刘墨墨便再次抵达了酒店,看到了提着箱子下楼的许鑫,笑道:


“确定不多待一天?”


“然后和你一起去国外?”


许鑫笑着反问了一句,接着摇了摇头:


“算了吧,事情都忙完了,我就赶紧回去陪她去。”


“啧……”


刘墨墨脸上露出了一种无语的神色。


显然,这话对于单身狗而言,伤害实在是有点大。


车上,俩人还在就那些未来的股东在讨论着。


她初三走,回来可能要十五左右。


到时候大家在一起聚一聚。


互相认识一下。


以及一些细节都说清楚后,许鑫也到了机场。


在人烟依旧稀少的虹桥机场冲着刘墨墨摆摆手,过了安检,踏上了北归的路途。


在登机前,他都在和许阳他们沟通。


两个亿对这些人来讲不算啥。


谁兜里没个千把万的零花钱。


问家里要一些,凑一凑就齐活了。


在说,这两亿也不是买的股份,而是投到公司里当运营资金。


就钱这方面,08年煤市行情一片大好之下的大家伙都不缺。


而找到了新的方向,对于这些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人而言,都有着十足的新鲜感。


以及……一份对这个光鲜亮丽圈子的向往。


许鑫能理解,也尽量安抚,最后登上了飞机。


不过他没和杨蜜说,只是偷偷的给杨大林说了一声。


还特别让他别告诉杨蜜。


初二本身就是回娘家的时候,没必要来接。


下了飞机后,直接打车去了未来老丈人的家奔了过去。


等提着箱子上了楼时,他没敲门,只是特意拨通了杨大林的电话。


“都都,喂……到了?”


“对,杨叔……她在旁边么?”


“没,在自己房间呢,我给你开门。”


“好嘞。”


许鑫应了一声,紧接着防盗门就打开了。


身上挂着围裙的杨大林看到了未来女婿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但没多说什么,只是赶紧招了招手。


许鑫进去后,杨大林一指屋子:


“在里面待了一上午了,不知道在摆弄什么东西……”


“好好好!叔,新年快乐!姨,新年快乐~”


还没到喊爸喊妈的时候,所以先这么叫着。


接着他就要掏从陕北拿过来的特产,可杨大林却摆摆手催促了一句:


“赶紧吓唬她一下……”


“……”


杨春玲是一脸的无语。


这爷俩岁数加起来四舍五入约等于一百,小的也就算了,跟个孩子一样。你当爹的怎么也这德行?


而许鑫则嘿嘿笑着连拖鞋都没穿,光着脚就来到了杨蜜那屋的门口。


可手刚放到门把手上面,忽然,房门就开了。


手上低着胶手套的杨蜜正打算出门。


结果就看到了鬼鬼祟祟的许鑫……


“……”


“……”


俩人大眼瞪小眼。


许鑫所有的捉弄计划都付之东流。


而杨蜜在眨了眨眼后,忽然问了一句:


“办完事了?”


“呃……”


许鑫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点点头:


“嗯。”


“怎么来的?打车?”


“嗯。”


“为什么不穿鞋?”


“……”


“恶作剧?……你没家里钥匙,我爸给你开的门?……你们俩商量好了捉弄我?”


“……”


“……”


听到这话,杨大林想了想,指着杨春玲:


“你妈也知道……我炒菜去了。”


杨春玲翻了个好大一个白眼。


而许鑫呢,见捉弄不成,同样有些无语,看着她手上的胶手套,纳闷的问道:


“你干嘛呢?”


“刚好,你来帮帮我。爸,什么时候吃饭?”


“在等一会儿。菜还得二十分钟出锅。”


杨蜜点点头,拉着许鑫就进了屋。


然后许鑫终于明白了她在干嘛了。


竟然是给手机贴钻……


此刻的房间内,陪着杨蜜度过了从小到大的学习时光,满是青春记忆的书桌上面摆着三种不同颜色的塑料钻石。


红、黄、绿。


而桌子上还放着她的那台诺基亚。


诺基亚上的整个背面都已经被这三种颜色的钻石铺满了,红、黄、绿三种颜色占据了上中下三个部分。


那颜色……许鑫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你弄这个干嘛?为啥是这三种颜色?”


“雷鬼啊,宝贝儿~ya man~”


捻起来了钻石,她学着那古怪的腔调,捏着手机露出了侧面还没完工的边框:


“快,滴胶水。小心点啊,很黏的。”


“呃……”


许鑫拿着一个滴管,小心翼翼的给诺基亚上面滴了一滴很粘稠的胶水,看着杨蜜把钻石按到了上面后,恍然大悟……


“哦对对对,牙买加的国旗?”


“对呗……等等啊。”


杨蜜应了一声,直接拉开了课桌的抽屉。


抽屉里面放着一个鞋盒,鞋盒里面都是磁带。


“这是……”


“我和诗诗逛潘家园,淘的……我也是稀罕了,当年打口碟卖的就比普通光碟贵。现在呢,这些老的外国磁带一盒竟然要三十五……你说离谱不?”


杨蜜一边吐槽,一边美滋滋的抽出了一盒磁带:


“不过我也赚了。你看这个~”


许鑫接过来看了一眼,发现上面是个梳着脏辫,叼着雪茄的外国人。


还是有点眼熟,但就不知道是谁。


“鲍勃·马利去世后的经典金曲专辑《legend》,我买到了之后,特别拿给了轮子看了下,是真货!1995年的真货!哈哈,捡漏啦~他要我都没给他~”


“唔……”


许鑫也有些好奇,看了看磁带盒上的目录,问道:


“能听?”


“肯定能啊,保存的还挺好的。”


杨蜜一指桌子上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带公放的步步高复读机……


“可惜我那索尼随身听了,当时攒了好久的钱买的。结果这复读机比它岁数还大呢,都没坏。它到先坏了。”


“好家伙,这东西可真有年代感了。”


许鑫看着那熟悉的造型,直接打开了磁带放了进去。


“倒回去听第一首,《no woman no cry》,我喜欢听这个。”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