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 第913章 分成对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13章 分成对赌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沃森是个挺健谈的人,被许鑫这个话题引起来了,就开始介绍柏林这几天也在举办农历新年……不过他们没当什么大节日,就好像天朝人过圣诞节那样。


就是图个新鲜。


就这么硬生生聊了一路,钟长友本来还想说话的,但最终还是没开口。


等来到了电影节的酒店门口,沃森给俩人安排好了这几天的值班司机,大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握手告别后,钟长友才来了一句:


“这哥们可太能聊了。”


许鑫点点头,看着门童把俩人的行李一件一件的搬到了板车上,问了一句:


“德国给小费么?”


“给。一般是十块二十的就行。”


一边说,三个人一边往酒店里面走。


房卡已经在钟长友那了。


“许导要不要吃点东西,酒店里的菜还不错。”


许鑫知道他找自己自然不是因为怕自己饿,于是看了妻子一眼。


一直没怎么睡,就为了调整时差的杨蜜直接说道:


“我不行了,这会儿困的头疼。你们聊,我得睡觉了。”


“行吧。那你跟门童一起上去?”


“好。你一会儿回来动静轻点。钟哥,房卡给我。”


钟长友递过去了房卡,接着说道:


“蜜蜜,《一代宗师》首映之后,王导就已经不露面了。我一会儿把你这几天需要参加的访谈发你,一天就一场,都挺轻松的。”


王佳卫是这次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主席。


按照柏林电影节主席席迪特·科斯里克的说法是,他是当代最优秀的导演之一,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鲜明的特点与诗意。


能让严谨刻板的德国人说出这话,其实也能从侧面看出来王佳卫在欧洲人心里的地位。


所以,他担当评审团主席倒是实至名归。


不过为了避嫌,大家得拉开一段距离。


“好,你俩聊,我睡觉去了。”


接过了房卡,杨蜜摆手道别,和门童一起进了电梯。而许鑫问道:


“咱们去哪?”


“二楼酒吧。”


钟长友一边带着他往旁边的弧形楼梯走,一边说道:


“许导,这几天我至少跟超过20家片商在聊《完美陌生人》的事情。”


关于《烈日灼心》的事情俩人每天都在微信里沟通,包括观众反应,影评人的翻译等等,所以基本没啥可聊的。


但《完美》不同,《完美》是属于实实在在欧洲市场绝对能消化的东西。


许鑫点点头:


“嗯,现在的情况咋样?”


“咱们的条件就是引进,拒绝直接出售。所以现在只是让他们报价,但一家都没答应。这次不仅仅是英法德这种国家,包括罗马尼亚,奥地利,挪威,甚至冰岛的片商也来了。主流电影市场的价格可以谈,但其他国家,咱们对体量的准备不算特别充分,得需要一些时间来摸底这些公司的实力……但现在有个片商我得问问你的意思。”


“谁啊?”


“派拉蒙。”


“……”


许鑫一愣。


而钟长友以为他是惊讶“派拉蒙”这个公司,直接说道:


“他们想把这部电影带到好莱坞。”


许鑫微微点头:


“嗯,然后呢?给的价格低?”


“不是,他们想签对赌。”


“……赌啥?票房?有毛病吧?又不是本土电影首映……派拉蒙的脑子这么不正常?主动想要引进的片子还要签对赌?”


虽然他和乔治亚·凯肯迪斯是邻居,也参加过派拉蒙的晚宴。


按照道理来讲是有一份香火情的。


可问题是这种事情也忒荒唐了一些。


你主动来求我,还要和我签对赌?


真就霸王条款用习惯了?


可钟长友却赶紧摇头:


“不不不,不是的,许导。不是票房……也不对。他这事情比较复杂……两杯啤酒。”


说话的功夫,俩人已经走进了酒吧,找了张桌子落座。


这会儿酒吧里的人已经很少了,稀稀拉拉的两三桌客人。


钟长友要了两杯啤酒后,说道:


“许导,这酒吧让抽烟。”


许鑫点点头,直接从兜里掏出了烟盒。


这一路还真有点憋得慌。


一边给钟长友散烟,他一边问道:


“到底怎么回事?”


“派拉蒙的人想引进这部电影……嘶~”


把烟引燃后,钟长友的神色里也有了一些……古怪的模样。


就好像要开始聊一件……没遇到过,或者没想过的事情。


“本来咱们的分销其实就是票房分成。肯定也希望找各个国家有实力的公司来。他们就是今晚找到的我,也是在这里聊的。”


指着酒吧,他继续说道:


“厂里在做预估计划的时候,给的都是按照国际惯例的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如果发行方公司的实力足够强,那么最高可以给到20。”


“嗯,然后呢?”


35/17/48是国际电影票房分成的通用规则,虽然片子到各个国家也有细微不同,但整体比例都是如此。


但也有例外,比如那些特别强势的电影,类似这两年爆火的《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可能会采取另外一种阶梯收费的方式。也就是第一周制片方拿走全部票房的百分之80,第二周60,第三周40这样依次递减。


具体看电影的影响力如何,可以很灵活的制定。


“他们对于这个分成倒是没什么意见,但希望能添加一条对赌协议。就是这片子可以角逐明年的奥斯卡。如果入围,那么分成比例按照奖项级别进行更改。二类奖项,只要提名一个,他们的分成比例增加百分之5。而如果入围了最佳外语片,是直接百分之5。要是拿了奖,直接就是15。”


“你先等会儿……”


许鑫打断了他的话。


“也就是说,35的分成,如果二类奖项,就是那些艺术指导,服装设计,音响效果,剪辑这种,要是入围了,咱们拿30,他们拿22。”


“对。”


“引进片最重要的那个《最佳外语片》要是入围,同样扣百分之5?……这俩是累积的么?”


“是。”


“也就是说,如果《完美》获得了一个最佳剪辑,还入围了最佳外语片,就直接变成25和27?咱们25,他们27?税前?”


“对,税务自理。而且二类奖项只要入围就算。”


“那我要是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呢?还要扣百分之15?咱们百分之10,他们42?”


“不不不,入围和拿奖只算一个。二类奖项,入围和拿奖没啥区别,都是百分之5。而最重要的《最佳外语片》,如果得奖了,那就是5+15。他们拿走20,给咱们留15,他们变成37。”


“……”


许鑫瞬间就无语了。


第一感觉是荒唐。


特么这对赌协议算是被这群美国人玩出花来了。


我们自己投资,拍摄的电影,最后就分百分之15?


还是税前!


要是抠了税……美国那边的税是多少来着?


能剩下百分之10不?


这不扯淡呢么。


可抽了两口烟,喝到了人生中第一杯正儿八经的德国啤酒后,在嘴里翻涌的苦涩中,他逐渐冷静了下来。


其实冷静思考后,他就明白了派拉蒙的意思。


首先,派拉蒙这个公司的实力自然无需多提了。抛开这方面不谈,就单说奥斯卡……奥斯卡奖需要运营么?


答案是肯定的。


连老头的《金陵》不也是到了美国后,找了两家公司来给自己运作《最佳外语片》这个奖项么?


虽然没有人保证能拿奖。但在美国的时候,自己和老头聊天,也听他说了。奥斯卡这个奖,你运营了,可能拿不到。但你不运营,你肯定拿不到。


这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了。


派拉蒙作为美国最老牌的电影公司,说他们不会运营奥斯卡,这话狗都不信。


那么……问题来了。


他们是对每一部片子都会开出这种乍一听真的特别荒唐的条件呢?


还是说……针对《完美》的?


这一点许鑫有些想不明白。


而这会儿他思来想去,发现到最后自己心里就剩下了一个想法。


抬头,他看着钟长友苦笑了一声:


“这就是好莱坞的力量?”


倒不是说他觉得自己没的选择。


奥斯卡在他心里其实位置始终排在欧洲三大下面。


至于原因……就好像是个天朝人想让孩子考个好大学,第一反应是清华北大,而并非哈佛剑桥一样。


确实,哈佛和剑桥排名比清华北大高,但……也不知道为啥,虽然不能代替所有人,但对许鑫而言,一说“好大学”,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清北这两座院校。


而在他的概念里,欧洲三大就是清华北大。


奥斯卡在公众群体里的影响力……其他国家不好说,在天朝,其实要比欧洲三大多。


最现实的例子,虽然许鑫已经拿了银狮……但他照样被人喊许狗。


蜜蜂们甚至都不愿意称呼他一声许导。


可如果他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


来人,喂这些小黑粉吃饼!


黑粉头子给我往肚子里灌狗粮!一个都别放过!


就是这么个道理。


清华北大学的东西未必没有哈佛好。


但确确实实在世界范围内不如哈佛出名是真的。


而他之所以会苦笑,只基于一点。


就是派拉蒙提出这个条件时的那股理所应当的“傲慢”。


你把片子交给我们来发行,我们有机会让你出现在奥斯卡。


甚至还能让你得奖。


让你在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的最高奖项---奥斯卡金像奖上面……


得奖!


傲慢么?


很傲慢。


可是……


这就是好莱坞。


绝大部分电影人的应许之地----好莱坞。


带着七分苦笑,三分“总有一天我要超过你”的不服,许鑫对钟长友问道:


“这事情,钟哥你跟厂里说了么?”


“说过了。”


钟长友应声说道:


“跟齐总说的。齐总的意思是让我先和你沟通。然后……”


“我俩再沟通?”


“嗯。”


钟长友点点头:


“是的。”


“……”


不是直接沟通,这件事甚至不是齐哥亲自给自己打电话。


沉默中,许鑫心里冒出了一个想法。


或许这一次……自己和齐哥,要意见相悖了。


(中午回到家,一觉睡到下午4点……今天就一章了,明天正常更新。身体各项指标伴随着减肥都在下降,比之前好多了,大家放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