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镇妖博物馆 > 第248章 故事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8章 故事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镇妖博物馆

渊被这一句将军惊得心神激荡。


他误以为是自己黄巾军三十六渠帅之一的身份暴露,只是他经历过了很多事情,能够勉强稳定住自己的内心,没有直接惊呼出声,但是十多岁的小道士,抿着嘴唇绷着脸,还是被那雍容女子看出了端倪。


后者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


心中生出戏弄一下尚未成长起来的小家伙的念头。


渊闷声道:“您认错人了。”


女子轻笑出声来,伸出手指虚点着渊的心脏,道:“认不错的。”


她再度询问道:“怎么样,后悔吗?”


少年道人问道:“后悔什么?”


女子噙着一抹微笑,道:“有很多,譬如也可以怨恨,怨上天对你太苛刻,给你这样一副身体;也恨你会来到这个时代,而不是汉代最强势的时候,也可以后悔你的过去。”


她声音顿了顿,让渊几乎以为这雍容女子指的是流离失所的黄巾经历时候,女子才慢慢地道:“比如,可能就是你的过去曾经做过某些事情。”


“才让你今生过得这么苦。”


“如果是这样,难道不值得后悔吗?”


病弱的少年道人坦然道:


“前世今生,不过是虚妄,我却不信。”


“至于为何这个时代……”


他想到过往,有微笑着的少年道人,教导他怎么种麦子的老者,有用肩膀扛着他到处走的刘牛,神色柔和下来,少年道人双目清亮,嗓音柔和回答道:“上天从不曾厚待于我,可是也没有半分苛刻。”


“我想,就算是你和我说我过去曾经做过某些选择。”


“那么,也是不会后悔的吧?”


雍容女子讶然看着他,然后笑着点头。


少年道人心底温暖。


他不再担心和害怕,向那女子点了点头,提起药篮子。


然后转身离开下山。


下山的时候,背后的女子似乎欣赏,又似乎升起了一丝不服气,突然笑道:“你现在不会后悔,但是未必未来不会后悔。”


“小道士,我们过些年,还会再见的。”


“到时候,我再问你这个问题。”


……………………


渊一气下山之后,回过头看不到那座山,还有那个女子,这才松了口气,不知道为什么,对方的审视总会无形中带给他一种巨大的压力,就仿佛往日曾经见过一样。


而且很有可能还有些过节。


渊没有在意,回到了自己家里。


之后的好几年,一直都生活在琅琊,那女子再也不曾出现过,渊没有教导那孩子法术,只是传授给他锻体养气一类太平道的基本修行法门,又有一个说法叫做九息服气,渊自己心口就像是破了个洞,气不能存。


但是那孩子却像是天生的道者。


不单单修行一日千里。


出身于诸葛世家,琴棋书画,还有各类典籍都要学习。


如果是旁人,只是选择一种去精修,其他只能做到泛泛了解。


但是诸葛亮却在这些方面都展现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天赋。


在琅琊的平缓生活,在诸葛亮八岁的时候结束,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而长兄诸葛瑾十五岁,需要奉养继母,而诸葛亮只好带着自己的弟弟,还有两个姐姐,一并跟着叔父诸葛玄去豫章。


本来渊是陪着诸葛家远亲来的。


但是素来安静懂事的孩子却在那一天里大哭大闹。


手臂抓着渊,像是一只树袋熊,死活不肯走。


没法,从琅琊前往豫章的车队里,又多了个少年道人。


那一年,渊十八岁。


看上去越来越病弱。


在豫章,渊得以能跟近地教导那孩子,在第一天学会抚琴的时候,十一岁的小少年抱着比自己还大的古琴,认认真真地坐在道人捣药的桌子旁边,抚琴的时候,唱着道: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睁眼看到那道人脸上表情仍旧清淡。


小少年眼睛一转,抚琴唱道: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这是说,鸢翱翔于长空,而鱼儿也会在积蓄水的渊池里腾跃,你如果是君子的话,为什么不教导好下一代?但是这句话里,用的却是没大没小的‘启弟君子’,这样连那因病弱而始终清淡的道人都眉头皱起。


手里的药勺在得意洋洋的少年头顶敲击了下。


十一岁的诸葛亮笑道:


“我看你在这里看外面也很无聊,我给你弹琴听。”


这一年,渊二十一岁,而那孩子长成了少年,眉眼里仿佛有光,这个年纪的少年,世界都是他们的,永远鲜明,永远自信,何况是诸葛亮这样的人?他自然有足够的底气在,无论家世,容貌,还是才情,无可指摘。


这必然是往后多少年间都难出一位的大名士。


所有人都这样想着。


在少年稚嫩的嗓音和琴音中,靠着椅子的道人轻轻翻动书卷,没有那些名士里的焚香,但是单单的草药香气,墨香,却又更为清淡遥远,有时候几乎觉得时间会这样慢慢地走下去。


清风明月,琴音文章,这是少年人的浪漫。


但是时代总是会往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方向拐去。


才又过去一年,初平四年的时候,诸葛玄的职务被朱皓取代。


以诸葛家的家底,自然要北上返回琅琊。


但是在这一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曹孟德之父曹嵩到琅琊避祸。


而后又到了徐州,被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手下的兵将杀死,而这件事情传到了曹操的耳中,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成名天下,悲伤之下大怒,挥军直指徐州,而自豫章回到琅琊的路数,中间正被曹操的进军路线截断。


诸葛玄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点。


径直地撞入了这战乱当中,而谁也没有想到,先前以大义诛董卓而初露头角的曹孟德,这一次下手却无比地狠辣,因为陶谦封城不出,因为父亲明明弃官却又被杀,愤恨至极的曹孟德最终选择了屠城。


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


他愤怒地放纵手下的兵将去劫掠普通的百姓。


最终的历史上记录着,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所过多所残戮,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去支援陶谦,没有谁愿意用自己的家底和性命去和这个时候的曹孟德对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