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 > 第158章 财大气粗的亲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8章 财大气粗的亲爹

  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

毕竟这鸽子市不能见光,来这里的人鱼龙混杂。


他是冒着风险过来的,一切都以安全为上。


拿出来的牛肉卖完了,曹卫国刚要去淘宝。


身穿马褂的老人脚步匆匆的走了过来:“小伙子,终于让我碰到你了。”


曹卫国笑道:“您来的可真不巧,东西刚卖完,”


马褂老人:“这么寸?小伙子你就不能在远点儿过来?价钱好商量。”


曹卫国耸了耸肩:“今天太晚了,运不来。”


马褂老人问:“小伙子能不能帮我这个老家伙一个忙,帮我这个老家伙弄五百斤猪肉,一斤我出两块钱。”


曹卫国想了想点头:“您也算我的老顾客了,这个忙我帮,还按之前的价格,明天晚上还在这个地方这个时间。”


马褂老人竖起大拇指:“局气!”


曹卫国问:“除了猪肉还要别的吗?比如羊肉和牛肉。”


马褂老人眼中发亮:“要!当然要!有多少要多少!”


曹卫国笑道:“那成,明天我带五百斤猪肉、一百斤羊肉和三百斤牛肉过来,您吃得下吗?”


马褂老人牛气的说:“嘿,小伙子看不起我这个老家伙?你就是多拿10倍的东西过来,老头子也吃的下。”


曹卫国哈哈笑道:“我可没这么大的本事。”


马褂老人跟他交易了几次,财大气粗,不差钱。


而且,他好像经常活跃于鸽市。


十有八九是专门儿替某些人采买物资的。


他答应帮马褂老人的忙,也是想多找一个稳定渠道。


跟马褂老人做好了约定,曹卫国七拐八拐的混进人群。


轻车熟路的到了西南角,变卖家当的人大多在这块儿。


逛了不断十分钟,曹卫国就发现了一个目标。


曹卫国问:“我可以看看你手里的砚台吗?”


“当然可以!”


“这是我祖传的宝贝,乾隆爷用过的……”


精瘦的男人欣然的将砚台递给曹卫国,手舞足蹈的做着介绍。


曹卫国一手拿出打火机照亮,一手拿着砚台仔细检查。


这是康熙年间的松花石桃式砚。


松花石砚又称松花砚,是由松花石加工而成的用于研磨墨、书写或绘画的文房用品。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与端砚、歙砚、红丝齐名的古代四大石质名砚。


起源于明朝,清朝时被御封为宫廷专用御品。


松花砚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以青睐,但由于清朝皇帝的专宠而没有能够发展起来成为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


长白山是满清的发祥地,被皇家封为禁区,禁止开采渔猎。


松花石只能由皇宫的造办处单独进入山区采集石料,运回宫中研制成砚,做为国宝御用,少量的也用于赏赐给有功的臣子。


康乾时期制石砚八十余方,以后几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


康熙帝御制松花石砚双凤砚识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格致镜源》一书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


两分钟后,曹卫国开门见山:


“这个砚台不错,你多少钱出手?”


“如果可以我就要了。”


这是一件可以放进京城博物馆的好宝贝。


曹卫国自然不想放过。


听到曹卫国的话,男人立刻说:


“这是我祖传的宝贝,若非家里困难……你如果喜欢三十块拿走。”


这么一个宝贝要二十块真的不多,但放在这个年代就是漫天要价。


三十块已经是大部分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这个男人讲一通催人尿下的感人故事,但曹卫国一听就知道是假的。


听到男人说出的价格,曹卫国开始讨价还价。


“三十块?你可真敢要啊!”


“太贵了!”


“五块钱,点头我就带走,不行那就算了。”


男人激动的说:“同志,这可是我祖传的宝贝,五块钱也太伤人了吧。”


“祖传的啊,那我再加一块!”


“这东西不错,但本质就是块儿石头。”


曹卫国没掉头就走,想了想加了一块钱。


男人沉默了几秒,还是摇头没有答应:


“六块钱太少了,实在太少了。”


“我变卖祖传的宝贝,也是无奈之举。”


“要不是急需用钱,我怎么也不会当败家子。”


“八块!这已经能买八十斤粗粮了!”


“如果你还不能接受,那我也没有办法了。”


曹卫国一脸肉疼的说道,男人沉默几秒痛苦的点头。


掏钱拿东西走人!


干脆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