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追书啦 > 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 > 第246章 上门去堵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6章 上门去堵他

  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

事无需多琢磨,唐云风很快有了主意。


待金爷和郭德刚话头稍落,他直接开口。


“师父,我想买本书。”


郭德刚一愣。


买本书?


想买就买呗,几块钱的事情你跟我说什么玩意儿?


不过,他笑问道:“少爷,你想买哪本书?”


“《明朝那些哏儿》,一本新书。”


郭德刚再一琢磨,半晌后,依然只能暗自摇头。


自己好书,家里藏书也不少。


即便是新书,但凡有些价值的,多少都了解过。


作为相声艺人,不紧跟时代,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这本《明朝那些哏儿》,很抱歉,半点印象没有。


而且只听这书名,估计也高深不到哪里去。


唐云风可没闲着,话一说完,当即掏出手机上网。


不时,他登录到海角社区,没费什么工夫,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明朝那些哏儿》,作者:那年月月。


今年3月开始连载,数据不错,人气挺高。


当然,跟后来的成绩相比,顶多算刚刚冒头,还在“小火”阶段。


唯一的遗憾,便是都连载两月了,目前才更新到十二万字。


看着评论区清一色的好评,唐云风更唏嘘。


唉,也就是现在网文才冒头。


就这更新速度放到后世去,那些读者不骂死你去?


不过,好处也有。


此时下手,便宜呀!


不管这些,唐云风直接把手机递给郭德刚。


“师父,就是这本书,请您帮忙看看。”


“网上的书?”郭德刚皱眉问道。


“对,有个人刚刚开始写的,我看着还不错,想买下它的评书版权,拿来使活。”


唐云风说完,便不再开口,让郭德刚好安静的替自己把关。


他之所以选择这本书,自然是有讲究的。


现在网络上的书,奇奇怪怪的题材都冒了头,甚至不少火得不行。


但评书传承上千年,早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门道,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拿来改。


至于原因,看看评书的书目分类便知道了。


评书最早的分类,只有两种:袍带书和短打书。


袍带书,主要讲历史、英雄传奇、演义等。


比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薛家将》、《杨家将》、《岳飞传》、《呼家将》、《杨家将全传》……


短打书,则主要讲武侠、公案、奇闻等。


如《三侠五义》、《五女七贞》、《包公案》、《彭公案》、《施公案》、《于公案》……


再之后,又因为《红楼梦》、《封神演义》、《西游记》、《济公传》、《聊斋》等书目的出现,再细分出什么才情书、神怪书等各种细类。


细类的分法,众说纷纭,有道理便成,也无人去计较。


但不管怎么分,将这些代表书目总结起来就两字:经典!


非经典,不足已在评书门流传。


至于其他的书,不是不可以说。


连《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这些外国小说,金爷都能改编成长篇评书。


而且去魔都的大学里表演,勾搭得很多学生和教授,拿着原着书本坐台下听他说。


这也算评书门的一绝。


自金爷之后,再无一人。


所以,改都可以改,但人物、情节、行文各方便,水平有高低,风格有差距,得费大力气才成。


甚至出了力气,还不定能改编得出效果。


而那年月月写的这本书,史料把握得准,这是底。


再加上写法新颖,行文用词时新俏皮。


既应当下年轻人的胃口,又合评书“评”之一道的要求。


评书评书,“书”重要,“评”更重要。


两者的关系,便好比相声中的“正活”和“垫话”。


最能勾搭听众,最有味道的地方,便落在此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me 追书啦手机版https://m.zhuishu.m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